• 首页
  • 时政要闻
  • 发改动态
  • 营商环境
  • 一带一路
  • 乡村振兴
  • 产教融合
  • 生态环保
  • 社会
  • 法制
  • 财经
  • 住建
  • 公益
logo 观点
  • 中宏网重庆首页 >
  • 住建 >
  • 观点 >
  • 正文

川渝海绵城市与城市水系统发展高峰论坛在渝举行

专家为重庆城市水治理带来这些“金点子”

2022-08-01 09:37:21 来源:中宏网重庆
分享到:
用微信扫描二维码

  中宏网重庆8月1日电(记者 王艳)城市建设过程中如何实现人和水的和谐发展?7月29日下午,2022川渝住房城乡建设博览会重要分论坛——川渝海绵城市与城市水系统发展高峰论坛在重庆举行。与会专家、学者就加快韧性城市建设、推动海绵城市试点展开思想碰撞。

  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任南琪表示,污染治理领域要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,必须采用灰绿结合的手段,即通过打造自然生态系统(绿)+人工强化系统(灰)的方式,构建具有韧性的城市生态。在建设韧性生态城市的过程中,水治理至关重要。为此,城市建设者不仅要注重解决城市内涝问题,打造自然存积、自然渗透、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,实现“小雨不湿鞋、大雨不内涝”的目标;也要做好排水管网科学规划以及“智慧水务”建设,给市民创造更加美好、更好安全的生活环境。

  在中规院原总规划师朱子瑜看来,沿江城市既享水之利也遭遇水之害,滨水空间对沿江城市发展至关重要。要正视滨水岸线建设的复杂性,坚持城市防洪和排涝建设统筹,坚持城市功能完善和防灾减灾的统筹,坚持区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城市建设统筹,在工作协商、技术协同、制度协调、资金协力等方面大力创新,通过提升安全标准的刚性,空间利用的弹性,城市运维的韧性,建设以人为本、人水和谐的城市。

  “海绵城市不能乱贴标签,不是随便修个工程、整个防护带就能解决问题。”中规院(北京)规划设计公司生态市政院院长王家卓提醒,海绵城市建设必须满足解决雨水问题、源头减排优先、绿色设施优先、蓝(即河湖水系、湿地、河漫滩、自然洼地等蓝色空间)绿灰(市政排水管道等基础设施)结合等条件,还要建立问题导向的机制,通过科学的手段和系统治理,达到缓解城市内涝、实现源头径流管控的目的。此外,海绵城市建设还要关注关键点位和关键设施防护,通过统筹城市建设和防洪排涝工作,持续提升城市韧性。

b3b680a2be4df38a9ebb950157615ea.jpg

  “海绵城市建设要坚持全面治理和生态管理统一的原则,综合考虑环境治理的美观性和循环发展的必要性。”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低碳与生态环保研究中心负责人雷晓玲介绍,由于山地城市的特征,重庆城市表土层浅薄、持水能力弱、雨急坡陡径流快,大城市、大农村、大山区、大库区于一体的特殊性也给城市水源污染治理带来困难。

  近年来,重庆针对上述挑战开展海绵城市试点,取得一定成效。目前全市海绵城市建设面积占城市建成区的29.8%,城市建设区的水域面积增加了6.6%。未来,将通过打造全过程、系统化、智慧化立体的海绵系统,在更多地方实现水环境治理和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。

编辑:华官林
审核:蔡旭东

  • 重庆江津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项目开工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-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京)字第10250号

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59884号-1

Copyright © 1998-2015 by www.zhonghongwang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: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管理编辑部